根据当时的战场实际情况来看,想对陆战1师使用诱敌深入的战术,并非易事。自11月11日美军第10军在长津湖地区重新展开攻势后,陆战1师的推进速度极为缓慢,“蜗行”前进,直到24日才完全进入长津湖区域。
师长史密斯冷静而谨慎,他没有麦克阿瑟、阿尔蒙德那种稳操胜券的乐观,相反,对让陆战队在如此恶劣的地形、气候条件下向北深入疑虑重重。
在他看来,更合理的进攻路线应当是沿着东北部海岸前行,因为在那里,陆战队不仅可以获得来自海上的各种支援,又便于施展陆战队最为拿手的两栖包围攻击战术。
而眼下,这支海军陆战师被调往远离海岸的高山深谷中,被当作普通山地部队使用,侧翼暴露,后方空虚,这让他感到不满和消极抵制。在他的指挥下,第1陆战师不断减缓前进速度,尽力避免在自己不愿意且不擅长作战的区域陷得过深。
11月25日,志愿军在西线展开反击。
麦克阿瑟指示阿尔蒙德迅速采取行动,以支援第8集团军的作战。阿尔蒙德随即将第1陆战师的进攻时间定在11月26日,但由于进攻准备未能完成,不得不推迟至27日。
中美两军都将东线战场的进攻时间定在11月27日。
区别在于,美军计划于当天早晨发动攻势,而志愿军则选择在傍晚展开进攻。
此时,中美双方派往长津湖作战的兵力分别为:美陆战1师和第3、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。志愿军则是第9兵团所属的第20、26以及27军约15万人。
朝鲜已进入严冬季节。
今年的气温比往年更早下降,且幅度更大。十月刚开始,长津湖地区便迎来了降雪,气温迅速下滑。到了十一月,气温已跌破摄氏零度,放眼望去,尽是冰雪覆盖的世界,寒冷至极。
1950年11月初,第9兵团接到命令后,悄然开始翻山越岭。他们身着单薄的衣物,昼伏夜行,在严寒和饥饿中不断前行,最终静悄悄地抵达了预定的战场。11月15日,美军“攻占”了下碣隅里,而就在10天前,这里还是志愿军第42军第124师的指挥所,敌人果然上当了。
长津湖地区位于濒海城市咸兴以南70公里,距北方内陆重镇江界约140公里。该地区是以美军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从东海岸向北朝鲜战略后方进行迂回进攻的必经之路,同时也是志愿军在东线预设的主要歼敌战场。
长津湖实际上是长津江被截流后,在群山之间形成的一个大水库,其形状和蓄水面积不仅取决于周围的地形,还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。
湖面南北狭长,北起葛田里,南至福高峙,延伸约19公里;东西方向较为狭窄,水面宽度大多在1至3公里之间,其中以东岸的新兴里至西岸的柳潭里一带的湖面最为宽阔,达到约10公里。
湖两岸为连绵的山地,山峰海拔约1300米,山上植被茂密,适合隐蔽防空,但不利于大规模部队的行动。
长津湖的南北两端连接长津江,除了北端的葛田里和南端的下碣隅里有公路桥可以通行车辆外,其余湖面在结厚冰之前只能通过船只渡过。
当敌军进入长津湖地区后,宋时轮决定首先消灭美军第7师的31团,待取得胜利后,再对付陆战1师的增援部队。
由于第7师的整体实力较为薄弱,优先攻击第7师的31团不仅可以让部队积累实战经验,熟悉美军的作战方式,还能为随后全力应对更强大的敌人做好准备。
长津湖战役发起时,湖面开始结冰,最初冰层较薄,在冰面上行走尚存危险。几天后,冰层逐渐加厚,吉普车也能够在冰面上行驶。从鸭绿江边通往长津湖的道路既狭窄又稀少,只有从江界和厚昌江口出发的两条公路可供车辆通行。
其他如长津至云山里、云山里至袂物里、德实里至柳潭里、柳潭里经闲上里至社仓里的道路,路面狭窄且年久失修,积雪覆盖后结冰打滑,行车十分困难,严重影响第9兵团炮兵的机动、作战物资的运输以及伤员的转移。
11月27日傍晚,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已经部署在长津湖西侧,第27军则布防于长津湖北部和东北部。第9兵团进入长津湖地区时,气温骤降至零下40度,极寒的天气成为了他们面临的最严酷挑战。
由于缺乏防寒和防冻的准备,短短几天内,部队便大面积出现冻伤减员,对战斗力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影响。第27军战史记载,许多连队的冻伤率高达85%;汽车因冻滑损坏率达到25%,甚至出现了“人被冻僵,马蹄冻掉,车开不动,镐不入土,有饭不能吃,有枪打不响”的严重情况。
与志愿军相比,美军在防寒防冻装备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第1陆战师部分官兵曾远征冰岛,积累了在严寒条件下作战的经验。元山登陆后,陆战队军需部门提前将御寒的冬季服装运往前线。到11月初,补充战斗损失的应征人员普遍完成了营级规模的寒区作战训练,并换上了特制的冬季服装。
陆战队官兵所配备的御寒装备包括棉衬衣、毛内裤、绒衣、绒裤、多功能外套、野战夹克、防寒风雪大衣(带有兜式防寒帽和厚内衬)、羊毛长围巾、皮手套,以及在长筒战斗靴内加有两三层毛毡垫。
防寒服与风雨登山服相似,具备防水性能,不易被雨雪渗透。相比之下,志愿军所穿的棉制服装,一旦内部的棉絮被雨雪打湿,便会迅速冻结,且极难晾干。
对美军来说,效用最大的御寒装备有两种:一是鸭绒睡袋:二是保暖帐篷。
鸭绒睡袋平时可以卷成筒状,绑在士兵帆布背包的底部,夜晚展开后便能钻进去睡觉,也能用于暖脚或急救伤员。陆战队士兵在战壕中常常将睡袋拉开,裹住膝盖或腰部,以防止身体被冻僵。
美军的标准帐篷多为四方形或圆锥形,边长约16英尺(接近5米),中间有一根支柱,内部可以使用柴油为燃料的标准火炉或小型供暖器进行取暖。在严寒环境下,这些装备对预防士兵冻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,即便是装备精良的美军陆战1师也有2000人在战役中被冻伤,而衣着单薄的志愿军将士所面临的困难更加严峻。他们中有人头上只裹着毛巾,有人披着毛毯,身上穿着所有能找到的御寒物品。
由于极寒的天气,煮熟的土豆很快就冻成了冰块,放进嘴里咬不动,吞下去后又难以消化,许多人因此腹泻不止,体力大大削弱。更糟糕的是,有时甚至一天只能吃上一顿冻土豆,战士们经常在饥肠辘辘中行军作战。
许多老兵回忆,饥寒交迫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国内战争中最艰苦的时刻。一些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也感叹,在长津湖作战的艰辛超越了当年红军长征时的困难。
当志愿军官兵不得不以冻土豆充饥的时候,美军官兵每天却能够享用种类丰富的“c口粮”。
这种口粮的包装类似鞋盒,里面装有8个圆形罐头,分别盛放着汉堡、鸡肉、火腿、菜豆、香肠馅饼、烤饼、水果罐头、巧克力和硬糖。此外,还配有盐、胡椒粉、小包的速溶咖啡或可可,一包卫生纸以及几根香烟。
美军战史记载,对于陆战队士兵而言,当时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加热罐装肉制品,以及烧水冲泡一杯他们偏爱的速溶咖啡。这种近乎“奢侈”的食品供应,对于在饥寒交迫中奋战的志愿军官兵来说是难以想象的。
后勤保障就是战斗力。中美两军在后勤保障上的差距,远比武器装备的差距更加显着,甚至更加致命。
从交通条件来看,“联合国军”所在区域的后方道路相对较为通畅。
咸兴至下碣隅里和柳潭里的道路为二级公路,适合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通行。此外,从咸兴向北通过五老里到达塘丰里,再通往中朝边境的惠山市,也有一条二级公路;另一条一级公路从咸兴经由地境,通往社仓里。
与此同时,从咸兴经五老里到丰流里(距离新兴里东北方向约10公里),还存在一条与公路平行的窄轨铁路,原本用于运输木材,但已被美军飞机炸毁,不能通车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六零饥荒年:我靠团购娇养冷面知青 喝醉后,女神让我忘了她 邪医出狱 诡异:只手开天,拳碎一切 火影千手传说之龙威崛起 穿越荒野求生,开局一把破菜刀 婚礼当天,老公朋友圈官宣白月光了 尘寰司令官 我创业当老板只想卷死同行 开局八个闺女?我在八零赶海打猎 霸道病娇,合同到期倒追我 火影之我在木叶那些年 直播团宠,神豪大哥们通通拿下! 骑士旅行者 人生修改:被赶出家门的官三代 尖叫集 电梯带我给祖国找物资 夜影逸途:玄幻救世传奇 千金难泣 重生四合院该和谁结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