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这阵法显然有问题。但是,这并不是因为将领们都不懂军事、各个草包。】【实际上,他们只是在执行命令。谁的命令呢?自然是赵光义的。虽然赵光义没有亲临前线,但这妨碍他远程指挥吗?当然不了。再远的距离,也不影响赵光义进行前线微操。】【在辽军进攻前,预料到会有战争的赵光义不仅派遣了将领,还带来了自己的指示:此战,要按照我布下的阵图来打,这就是阵图,叫做“平戎万全阵”,非常棒!】【将领们能怎么办?在宋朝的军队制度下,尤其是赵光义时期的军队制度下,自然只能乖乖听命,按照赵光义的指示来陈列军阵。】宋朝,开宝元年。赵匡胤简直是瞠目结舌,他看着神迹,又看了眼赵光义,再看看自己的弟弟和儿子们,数次张开嘴又闭上,说不出一句话来。预授阵图?远程微操?让将领依照你的指示来打一场仗?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,这时候,你是在京城吧?京城,离满城,有多远?千里之远!你如何指挥作战?你是没打过仗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吗?赵光义……没病吧?不,还是有病。赵匡胤最终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,因为只有这个结论才能让他觉得能够逻辑通顺,否则只能是自己疯了。赵光义也觉得自己要疯了。不说未来的自己为什么会干出这种事情,只说现在——赵匡胤先是饱含震惊地看了他一眼,随后再转过来的目光就变成了不可思议,还带着几分同情、几分了悟……明朝,永乐十六年。朱棣看着赵光义预授阵图、远程指挥,也心有戚戚焉。他毕竟是马上打的天下,因而对于将领也更能共情,同样也更理解如果遇到这么一个顶头上司,将会有多痛苦。“可惜,”他叹了口气,满是对宋朝有为将领的同情与惋惜,“这套制度,日后不仅没有被取缔,反而还会发扬光大。”唐朝,贞观三年。李世民看着神迹中宋朝将领的不幸遭遇,突然对父亲李渊升起了一股感激之情——好歹他耶耶只是想要临时撤兵,还没有非得亲自指挥打仗、对他如何领兵指手画脚啊!有这赵光义一对比,他耶耶都更加英明神武了呢。【当然,宋朝的将领们并非无能之辈,也并非盲目遵从皇帝,最起码,现在这一群人不是如此。】【这个平戎万全阵一出,将领如何先不论,底层的兵卒就已经开始惶惶不安。他们有着充足的作战经验,虽然不能作为一军之首率领众人,但起码的军事常识还是有的。他们知道,这样的阵法,明显不可行!】【那么将领们是怎样的情况呢?】【右龙武将军赵延进登高了望,仔细观察了辽军的情况,觉得己方不能用这个军阵。于是,冒着违背皇命更改战阵的罪名,申请改变阵型,把兵力都集中起来。】【当然,这个决定无法立刻实现。宋军内部也出现了激烈的讨论,最后监军李继隆和崔翰都同意此事,并力主自己担下罪责,宋军才改变了阵法。】【随后,通过诈降让辽军放松,趁机突袭,宋军击溃辽军,获得了胜利。】秦朝。对于宋朝将领的情况嬴政不置可否。神迹的意思很明确,虽然此次将领们没有死板地遵循阵图,而是宁可违背旨意也要随机应变、保住胜利,但这并不是宋朝的全部,其后必定有人遵从阵图,而结果很可能就是一场惨败。不然,那宋朝为何一直往南跑?哦,不对,看赵光义的情况,也有可能是他们的皇帝有毛病。始皇帝反而对底层士卒的反应颇为赞赏:“纵观天下,虽朕之朝堂多为能力超群之人,但支撑起大秦基业的,更是一代代秦国黔首。”就像农耕之事,高居于朝堂之上的诸公,未必能够比得过一直俯身田地的积年老农。而大秦,需要的正是这些基层力量!嗯,培养能够治理六国地区的基层小吏,也可以从大秦普通百姓中选择,虽然以往也是如此,但今日不同往日,可以更加扩大一些范围。【那么预授阵图的事情到此就结束了吗?赵光义认识到自己的失误了吗?】【怎么可能!】【预授阵图这一行为,自此开始,逐渐变成了宋朝的一大特色,自赵光义之后,宋朝的皇帝们纷纷采纳、并将其发扬光大,哪怕时常导致战争失败也不改其志,不可不谓之坚忍不拔,而最后也终于导致了惨烈结果。】【赵光义也显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。虽然高梁河大败,但他并没有对自己的军事水平丧失信心,他依旧坚信自己的优秀。】【另一方面,他对于武将们的不信任也很高,特别是经过将领联系不上自己、想要拥立赵德昭一事后,这种不信任更是达到了空前水平。为此,他把预授阵图、让军队按照自己的意志战斗视为牵制武将、削弱将领权力的一种好方法。】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,后面更精彩!【如果你说他做的有问题,他必然还会说这是承载太祖意志,贯彻大宋开国理念。】宋,开宝元年。“放屁!”赵匡胤刚刚梳理好的心情再次破功,破口大骂:“朕什么时候让你这么牵制武将了?”他喘了喘,冷笑,“滚犊子的玩意儿,还好意思说你的军事水平,你的军事什么水平你自己心里没点数的吗?”“朕的水平不可以吗?朕怎么没有给武将们预授阵图?你是打量着自己水平比朕还高是吧?还承载太祖意志,狗屁的大宋理念,你怎么这么会给自己找脸呢?”他可不信这个好弟弟会真心传承什么自己的想法,如果真的有,那也一定是因为他自己是这么想的,恰好和他这个倒霉兄长对上了而已。越想越气,不行,气大伤身,朕可是天子,怎么能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?还是要把怒气发泄出来为好。于是,赵匡胤再次扑向了赵光义。汉朝初年。大汉开国群臣们的脸色都有些微妙,这种不要脸的水平、这种脸皮的厚度,还真是和陛下有所相似呢。刘邦斜觑了他们一眼,顿时反应过来,一个白眼就翻了出来:“他怎么和乃公比,他这种不要脸,只能是无耻、没有自知之明!因为他无能!”无能,就是最大的罪过,他和乃公比起来,岂止是无能?公侯们对此表示赞同。他们陛下虽然不要脸了点,但能力没的说,要不然这秦末乱世、群雄争霸,最后怎么是他们陛下坐上了这个位置?而这赵光义,分明就是因为自己无能,自己都觉得按正常程序没有办法压制武将,才搞出这一手来。不然,他们可不信那个宋太祖会为了压制武将,搞出什么远程微操来?【说起来宋朝对武将的压制,确实从太祖赵匡胤时期就开始了,但彻彻底底的走到崇文抑武、重文轻武的局面,还是从赵光义开始。】【宋朝开国,太祖赵匡胤吸取唐末、乃至五代十国中武将自立、藩镇坐大的教训,有意识地缩减武将手中的权力,力图把军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。比如登基后“杯酒释兵权”,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的行为。】【同样,赵匡胤将禁军交由三个部门分别掌管;又将发兵权和调兵权交到枢密院手中,使握兵权和发兵调兵权分离,甚至就连枢密院发兵也必须由皇帝下发旨意;随后,建立了军队和将领轮流驻防的制度,使得“兵无常帅,帅无常师”……】【这些都是为了缩减武将权力,将军权掌握到皇帝手中的方法。】【但缩减武将权力,不意味着打压或者瞧不起武将,赵匡胤本身其实是希望能够形成“文武并重”的局面的。】【他并没有过分拔高文臣的地位,也没有蓄意打压武将的地位。】【相反,他通过制度约束了武将的权力后,给了将领足够的信任。特别是驻守边疆的武将,赵匡胤更是给出了极高的自主权。莞榷之利,也就是盐铁等专卖的利润,都交付给了边关将领,还免去贸易税收,边关富裕后甚至豢养死士探听敌情。】【这一切,赵光义都在旁边看着,他如何能不知晓正确的做法?】【但是出于对武将的忌惮,他并没有依照这种方法执行下去,而是创造了“将从中御”的阵图法,哪怕为此牺牲军队的作战效率和作战效果,他也依旧不改。】【另一方面,他大力增加文官参与军事决策,还尝试用文官直接统辖军队。王夫之曾说:“宋所忌者,宣力之武臣耳,非偷生邀宠之文士也。”】【甚至,赵光义对于将领的选拔标准都有所改变:“朕选擢将校,先取其循谨能御下者,武勇次之。”】宋朝,开宝元年。赵匡胤还在痛揍赵光义,一边揍,一边痛骂:“你看看你,再看看朕!朕是怎么做的?朕从制度上限制那些武将,朕有随意猜忌他们吗?”痛揍一拳,“朕对边关将领如何?不说给他们贸易之便,还默许他们养死士了,朕起码没有瞎指挥!”再来一拳,“你搞什么‘将从中御’,你的水平够吗?”蓄力来一拳,“你就是心虚还不承认,可那么多皇帝上位也不正当,怎么就你这么瞎搞!”有人递来一根棍子,来上一棍,“还有文人,那些文人确实有一些知道军事,但大多数都懂个屁!”棍子挥舞的虎虎生风……给他递棍子的正是三弟赵光美,两个儿子则在旁边叫人随时准备上壶温茶,下火解渴。多么和谐友爱、幸福美满的一家啊!唐朝,贞观三年。作为宋朝之前最近的一个大一统王朝,特别是给宋朝带来不少教训的王朝,在讲到宋朝的军事制度时,唐初众人的注意力可以说是最集中的了。“分化军权,相互牵制吗?”李世民对着宋朝的制度开始思考,这么做,确实能够最大程度将军权收归皇帝,避免某个将领势力过大,也避免士卒只知将领而不知皇帝。,!但是,这样一套分割权力的方法,不会有过于分裂,进而导致军队内部难以协调、不断掣肘,从而严重内耗的问题吗?如此一来,军队的战斗力又该如何维持?他这么想,也这么和臣子们说了。房玄龄道:“陛下,臣观神迹之意,大约从赵光义开始武将的地位就开始下降,随后并无转机。如此一来,后继之君们又有几人能够了解军事?怕是都与文官一起,崇文抑武,而这样的风气一开,加上宋朝的军队制度,军队的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。”杜如晦则是补充了一个细节:“大约不只是将领的地位变低,而是整个武人的地位变低了,和‘武’有关的一切都变了。”所有与“武”相关的人和物都变得没有价值,宋朝会成为什么?一个纯粹文人的朝代?一个士子们欢呼雀跃的时期?一个文风鼎盛、绚烂繁华的王朝?只是没有武功。这些都很好,可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下,没有武功,犹如小儿抱金,也宛如空中楼阁。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,笑了:“这些不完全适用于大唐。只是,如果宋朝的价值取向当真如此,那我唐朝的评价,未必很好啊。”其实不止唐朝,往前的汉朝,说不定都要落个穷兵黩武的名声。李世民也笑了:“朕何尝在意这些!百姓的呼声才是最真实的。”他细细思索,“只是这权力中心总要有人,打压了武将,那必然是文官群体独占鳌头。虽然看起来没有武将那般的直接威胁,但是书生也可以颠覆国本啊!”汉朝,元狩四年。汉朝的列位公侯们对于宋朝的重文轻武都难以理解。汉家重军功,非军功不得封侯,而有实打实军功的大臣,对上那些没有军功的大臣,底气都要足三分。此时,最推崇的还是文武兼备,就算是文人谋臣也不能对军事一无所知。可宋朝不推崇武功,那那些纯粹文人们如果没有担任军队方面的职务,又有什么动力去了解这些他们认为“低贱”的知识?如此一来,宋朝的军队和大臣们又是何等模样?这让他们这些从小沐浴在军功光环下的大汉臣子们如何能够理解。汉朝如此,秦朝更是难以理解。毕竟,自商君以来,秦朝就越发重视军功,军功爵制也诞生于此。大秦的黔首们,更是盼望着能够挣下军功,从而改换门庭,一跃成为更高的阶级。没有了军功制度,大秦的根基都会动摇。【在这几套组合拳下来,宋朝的武人地位开始不断下降。】【尤其是“以文驭武”这一套思路和制度在他儿子宋真宗在位期间正式形成后,武人的地位直接断崖式下降。文臣逐渐完全掌握了枢密院,将武将排除出了这个本应与军事相关的机构;同时,文臣又掌握了各地的驻军,成为武将的统帅。】【“今世用人,大率以文词进。大臣文士也,近侍之臣文士也,钱谷之司文士也,边防大帅文士也,天下转运使文士也,知州郡文士也,虽有武臣,盖仅有也。”】【可文人并不知兵啊!】【其后出现的无人愿从军、军队指挥不当、军队战斗力下滑、朝中屡屡和谈、武将不愿死战等问题,也与其分不开关系。】:()历史直播: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(红楼同人)[红楼]林夫人换人做 婚途脉脉+番外 (剑三同人)[剑三]雪落青岩+番外 上仙养妖千日以后+番外 希望你也能不留遗憾 (娘娘腔同人)耀逊 今天也都听你的+番外 穿成豪门弃夫+番外 万古神帝(万古神帝张若尘) 婚途不知返+番外 (针锋对决同人)颜王 荒界实录 刚继承族长之位,签到无敌修为! 灵药空间之小娘子当家+番外 春色撩人 七零:下乡后小知青被大叔撩着跑 盛兮沈安和 第六世,紫昙花开 李象太子妃 凌云奇异的修真之路